在偌大的北京城,要说罗有明或许有人不大了解,因为周总理给她起这个名字时,她已经50岁了,但提起“双桥老太太”,真可谓家喻户晓。罗有明行医80多年,治愈患者10万,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求她就诊,20多个国家派专家学者前往北京学习罗氏正骨术。周总理在世时称她为“国宝”,是“炕头飞出的金凤凰”。走近这位走过百年岁月的老人,你会从她真切实在的人生中,感受到中国的百年沧桑。
原国家卫生部部长钱信忠1999年为罗有明题词
历尽苦难成名医
1900年,罗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县城东南的罗楼村。罗家有祖传医术,罗氏骨医早在《资治通鉴》上便有记载,但世代相传的罗氏正骨术却有传单不传双的传统。罗有明有兄弟姐妹5个,按家规,她属于不传之列。然而,罗有明在兄妹之中是最善良、最聪明、最勤奋的。祖母行医时,兄弟们怕苦怕累,常常是一拔腿就跑了。这时,罗有明就帮祖母找沙袋,拉胳膊拉腿或拿工具。5岁时,祖母让她和兄弟们排队摸病人的骨头,兄弟们大都摸不准,只有罗有明摸起来既轻又准。于是,在罗有明9岁那年,祖母破例选择了她成为罗氏骨医的传人。祖母教医很严厉,3年中,罗有明在奶奶大床下铺的一个草秸小床上睡觉,像个小动物蜷在草窝里。吃饭,祖母吃的是细面,罗有明吃的是粗面,吃的时间久了,看见就想吐,甚至还造成严重便秘,罗有明天天想哭,她甚至产生过弃医出走的念头。是善良的母亲劝阻了她,母亲要她好好地学,因为祖母信奉的是,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中杰。13岁时,祖母与母亲相继去逝,罗有明开始独立行医。
18岁那年,一张大红帖子将罗有明嫁到了县城东关王家,与王治中结了婚。王家人也是穷苦人家,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。对于贫困,罗有明并不感到害怕,她可以靠自己的医术,获得些收入来养家糊口,她感到幸运的是,丈夫心眼好,为人善良,婚后夫妻感情也不错。有一年豫东大旱,田地里颗粒不收,农民们纷纷出外逃荒要饭。王治中为减轻家中的负担,也为活命,背上一卷破被子到南乡逃荒了。罗有明与丈夫挥泪告别,孰料,这一别,竟是20年杳无音讯。
丈夫走后,罗有明瘦弱的身体支撑起了一个大家庭的生活重担,用尽心力承担着儿子、媳妇、嫂子三重角色的责任。那段岁月里,贫穷困扰着她,对丈夫的牵挂撕扯着她,日子过得度日如年。她左等右盼,愁苦的思绪变成了几缕白发,突然有一天,罗有明正在给病人治病,一个陌生男人来到她家,那人告诉她,她的丈夫王治中如何逃荒受难,又如何在江西参加了红军,如何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,又如何头部受伤,而且被子弹打掉了一只耳朵,是白求恩大夫亲自给他做的手术。最后,那人告诉她,王治中现在已是红军干部了。
20年生死两茫茫,终于盼来了丈夫的消息,罗有明日夜兼程,7天7夜之后,她来到陕北,夫妻相聚,恍如隔世。从此,夫妻俩便随部队南征北战,丈夫在前线打仗,罗有明在后方救护伤病员,渐渐地,她这个随军大夫在部队中的名声越来越大了。
总理为她起名
“罗有明”这个名字的来历,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。长征的时候,王治中在红一方面军担任连长,因为他会擀面条,总能与毛主席、周总理、朱老总在一起。解放后,罗有明随丈夫定居北京,由于她医术高超,使她能经常走访于中央高层领导家里。有一天,总理派车把罗有明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,她一到那儿,便注意到邓颖超身体很不舒服,疼痛得眉头紧皱,罗有明一边和总理说话,一边帮邓颖超翻过身体俯卧在床上,她推拿了几下后说:“起来吧!”邓颖超不敢起,罗有明告诉她已经好了,邓颖超小心地起来后试着走了几个来回,惊奇地说:“真的好了,也不疼了。”总理笑着夸罗有明:“双桥老太太真是名不虚传。”然后,总理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:“你的名字怎么称呼?我还不知道呢,总不能老叫你老王家的吧!”罗有明回答说:“王门罗氏。”总理说:“怎么还是罗氏?新社会了,得有名字,你不是有名吗?我看就叫罗有名吧!”于是,她采用了周总理取名的谐音“罗有明”作为自己的大名。
没有工资的名医
罗有明从13岁开始行医,至今已经80多年了。经她救治的病人不计其数,按说,她早已是百万富翁了,然而,她一生却与金钱无缘。
罗有明生来好像就是行医救人的,记者请她讲述治病救人的故事时,她说:“给患者治病的苦呀乐呀,8天8夜都讲不完。”解放后。罗有明在双桥部队医院30年,每天要看几十号病人,黑压压的一大片,挤满了门庭,但从来不领工资,在工资的花名册上也从来没有她的名字。她说:“我只要一天三顿饭就行了。”可她的食谱也是几十年一贯的“早晚两顿玉米糊,中午一顿面条”。
1974年春,周总理亲自批示,让罗有明举办全国正骨学习班,学习班上,总理听说罗有明来回都坐公交车后,总理说:“这样的专家是祖国的宝贵财富,怎能没车呢?”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办理此事,当一辆崭新的轿车开到罗有明面前时,她却说:“我不要用车,也没地方放,开会干啥的,来个车接我就是了。”于是,那辆车送到了卫生部。1984年,上海轿车厂要送她一辆上海轿车,她又婉言谢绝了。1985年,国家卫生部要送她一辆尼桑轿车,这次她接受了:“就当一辆救护车吧,接送病人方便。”
罗有明说:“钱财这东西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我要那么多钱干啥?”记者看到,这位一生不爱钱财的老太太穿的仍是对襟的布衫,布料低档,打扮与农村老太太别无二样。
进京之后,罗有明和丈夫过一了段安稳、幸福的日子。可是,王治中因在战争中脑部和腿部都受过重伤,60年代初就去世了。“我能代替他多好啊,他就可以多享点福啦,可惜我不能代替他呀,但我可以替他做点好事,为国家多作些贡献。”“一个人活在世上,没有一点风险,不遭遇一些困难,是不可能的,但没有过不去的事,遇到困难时,想着往前走,就行了!”她说。
作者:刘伟亚 出处:《中华周末报》